城鄉之建築與土地規劃
時間不多了
警鐘四處響起,此起彼落。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證實人類該為地球失序負起責任。超過15000名科學家確實地警告:「若不及早改變,人類注定走向毀滅,時間不多了。」聯合國遺憾地表示: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依舊高達520億噸,然而我們應該限制在360億噸,甚至240億噸,才能將氣溫升幅控制在2°C內,以維持未來的平穩。第23屆聯合國國際氣候會議(COP 23)對此卻力有未逮:第21屆聯合國國際氣候會議(COP 21)所做出的承諾,在2016年,導致氣溫升高了3至3.5°C。但是,且讓我們保持樂觀,還來得及。
威脅接踵而至
除了溫室效應產生的氣體排放導致氣候變化,各種威脅接踵而至:生物多樣性急速下降、耗竭性資源逐漸稀缺、空氣土地海洋汙染加劇、嚴重的貧富不均和各種地球失序的影響……僅僅管控能源是不夠的。
言語和行動
國際間的政治選擇可有達到關鍵作用?歷屆法國政府宣告的行動最後都推延了,核電佔電力組成50%的目標也無限延期,再生能源未來的發展大受影響。承諾標準往下修,宣告措施的預算明顯不足,像是補助現存保暖功能不彰的舊建築使用絕緣建材翻新和社會住宅財政的惡化,在在顯示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環境保護已不再是本世紀初的主要目標,而且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過時的發展模式
為何不試著想想未來?我們一直陷入盲目發展模式的陷阱裡嗎?我們怎能無視資源耗竭、地球失序的情況,只顧增加物質資產?我們怎能無視各種不平等之情狀、人類對大自然欠下的債越滾越多,只顧提高經濟成長?我們怎能無視團結精神失落、寬容漸被扼殺,只專注於自私自利的競爭?這種過時的發展模式癱瘓了生態與社會的轉型。
好消息
世界在改變,而改變可以擴及全球。以人為本、關懷自然的農耕方式逐漸受到重視,供應短鏈也開始發展。在自詡具備合作性質的商業領域之外,產生一種團結互助的社會合作經濟。在人們心目中,共享比擁有更值得追求,互惠比獨佔更勝一籌,樸實比浪費更受推崇。一個新的世界於焉誕生
建築業的重責大任
建築業與土地規劃專業人士責無旁貸。至少40%的溫室效應氣體來自營建業活動,再加上都市規劃導致的交通移動而更加惡化,像是偏好建造新建築而非整修舊建築。這些選擇導致法國每十年就會減少相當於一整個省(département)面積的農業用地。因此,團體與個人的行動投入至關重要。
____________
說明:通常「儉樸」或「簡樸」字面上讓人聯想到「節儉」、「樸素」、「簡單」。但法文的Frugalité(儉樸)真正的意涵遠遠不只如此。從字源來看,拉丁文frugalitas 的法文意思是「récolte de fruits」 、「modération, sagesse, sobriété」或者較為近代的解釋「se contenter de la simplicité」。這個字的確有「樸實無華」之意,但未必是「清貧刻苦」,更包含了「果實」、「豐富」、「豐收」之意。Frugalité這個字的豐富意涵正體現了人類並不需要很多東西就能生活得富足而快樂。
能源利用之儉樸
建築界也有所改變:在各地展開公眾參與式的在地再生能源生產計畫;而在業界,我們能建造出無需電風扇、冷氣機或暖氣機便能住起來舒適健康的房子。得益於自然通風、被動式散熱、熱能回收設計與熱慣性,生物氣候學概念的運用可以將能源消耗量降到最低限度,同時維持高度舒適的生活。我們知道該怎麼做,而且成本不高,何不讓這種做法變得更加普及呢?
用料之儉樸
我們也會避免浪費資源的用料。木建築長久以來限於私人住宅,近期開始運用於大型公共設施以及超過二十層樓的聯合住宅。從前運用生物絕緣建材比例有限,約只佔市場的10%,現在每年以10%的幅度成長中。原始土壤曾經是重要的古蹟遺產建材,在二十世紀逐漸被遺忘,如今重見天日。這些進步都加深了建築業界以及在地知識技術的發展。
技術之儉樸
欲使用儉樸的能源與原料、儉樸的保養與維護,便須要運用儉樸的技術(low tech)。但這並不表示欠缺專業技術,而是優先運用最洽當、最合適、無汙染、不浪費的技術,例如易修復、易回收、可再利用的機具。在儉樸精神的製作與設計過程中,都需要創新、創造與集體的智慧,反對視建築技術為絕對中心的霸權,確保使用者的參與。有智慧的並非建築,而是其居民。
地方之儉樸
無論是在都市或鄉下,儉樸的建築都將當地的各種因素考慮進去,充分認識當地文化以及地方環境,從中汲取設計建築的靈感,謹慎地使用土地與當地資源,尊重空氣、土地、水、生物多樣性等,關懷當地居民,為地方帶來更豐富的生活體驗。透過規劃設計和建設工法選擇,盡量減少對生態的影響,讓生活與環境更平衡、更美好。
建築之儉樸
生態轉型以及對抗氣候變化有助於審慎運用不可再生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讓我們的地球更適合居住。往日的都市設計觀念與建築工法以及人類如今的生活、工作、飲食和交通方式,都已不符合我們現今這個時代。我們肩負著新的任務:防止地球失序,更要消除對環境的傷害。
無論在城市還是鄉下,儉樸的建築與儉樸的土地運用都是我們所選擇的做法。我們也在教學、演講和出版品中分享這個觀念,在工作中貫徹執行,以期能建立一個更為幸福快樂、儉樸創新,並且負起生態責任的社會。
January 19, 2018
Alain Bornarel (engineer),
Dominique Gauzin-Müller (architect),
Philippe Madec (architect and urban planner)